快訊

教你做出晶瑩剔透的料理:越式春捲、水晶肉圓、鮮蝦韭菜餃讓人一眼望穿!

最新文章

more

大家都在看

more

疾病百科

more

我要投稿

內容提供合作、相關採訪活動,或是投稿邀約,歡迎來信:

udn/ 元氣網/ 醫療/ 呼吸胸腔

西醫治療氣喘/緩解型藥物救急使用 控制型藥物才能改善發炎

氣喘患者呼吸道示意圖 圖/123RF 製表/元氣周報
氣喘患者呼吸道示意圖 圖/123RF 製表/元氣周報

氣喘發作,趕緊拿出一罐藥物,含住並大口吸入藥劑,便能獲得緩解,這是一般人對氣喘治療的印象。但這類屬於「緩解型藥物」,通常治標不治本。

短效氣管擴張劑,僅能舒緩症狀。

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嘉謨表示,緩解型藥物以乙型交感神經興奮劑為主,為短效的氣管擴張劑。患者一噴之後氣管打開,便會感覺較舒服,但氣管發炎狀況仍在。

由於氣喘主要成因是氣管發炎造成的慢性呼吸道疾病,當呼吸道受到外界物質刺激時,如空氣汙染、塵蟎等,就會出現咳嗽、喘鳴聲等症狀,甚至會引發呼吸困難,嚴重造成死亡。因此,氣喘不能只有發作時才治療,必須使用「控制型藥物」改善發炎,才能有效控制。

控制型藥物多為複方,同時抑制發炎和擴張氣管。

控制型藥物以吸入型類固醇最多,以抑制氣管發炎。但林嘉謨表示,現在控制型藥物多為複方,併用長效氣管擴張劑,同時具有抑制發炎和擴張氣管的效果。

根據健保數據,109年緩解型藥物使用人數為13萬7,383人,使用控制型藥物的人數則為18萬5,336人,較緩解型藥物多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徐上富表示,雖然大部分醫師在治療氣喘病人時,會同時給予控制型藥物和緩解型藥物,但因為控制型藥物需要天天使用,若控制得當,氣喘病人不容易產生症狀,自然不需要太常使用緩解型藥物,一劑甚至可以用到一年,因此以健保呈現的藥物數量分配來說是合理的。

噴霧或乾粉,視病人需求不同,給予適合的劑型。

至於控制型藥物,則視病人嚴重程度、喜好給予不同劑型,因此使用頻率也不相同,可能一天一次或一天兩次。徐上富表示,控制型藥物主要分為噴霧型和乾粉型。噴霧型藥劑顆粒較細小,容易吸入,但需要手口協調能力佳,一按壓後必須立即吸入;乾粉劑型按壓後可以慢一點吸入,但因為藥劑顆粒較大,需要較大肺活量吸入。

因此,若患者有帕金森氏症、失智等而手口不協調,可考慮使用乾粉劑型;有些長者則因肺功能下降,無法瞬間產生大吸力,則可能適合使用噴霧劑型。若患者手口協調和肺活量都不佳,則可使用噴霧劑型,加裝吸藥輔助器,請家人或照顧者協助使用。

另外,病患的氣喘嚴重程度,也影響適合使用的劑型。例如長效藥物有其時間上限,適合輕、中度患者使用,重度患者就需要早晚使用的藥物;而長效藥物通常是乾粉劑型,便不適合重度病患使用。

空汙嚴重易誘發,緩解型藥物仍須備用。

有些民眾會覺得「沒有吃到藥,好像沒得到治療」,除了吸入型藥劑,徐上富說,氣喘雖也有口服用藥,但已是十多年前的治療方式,不是當今首選,是次一級的選擇。

氣喘患者已定時使用控制型藥物,還需要用緩解型藥物嗎?林嘉謨說,就算氣喘控制良好,但有時候在外空氣汙染嚴重,或是患者感冒,都容易誘發氣喘發作,還是需要攜帶用於急救的緩解型藥物。

另外,由於氣喘多因過敏引起,現在過敏檢測方式發達,不論是免疫球蛋白或嗜酸性白血球的檢測,都可協助氣喘病患找出過敏原,避免接觸、減少發作機會。

至於控制型藥物的吸入型類固醇劑量,不若口服類固醇劑量那麼高,不會導致水牛肩、月亮臉等副作用。但林嘉謨也提醒,類固醇長期殘留在口腔,可能會使口腔長黴菌或鵝口瘡,因此每次使用完,一定要用清水漱口。

切勿過度依賴

緩解型藥物過量 易致心律不整

控制型藥物視病人嚴重程度、喜好給予不同劑型。 圖/123RF
控制型藥物視病人嚴重程度、喜好給予不同劑型。 圖/123RF
有些患者因為沒有定時使用控制型藥物,氣喘症狀容易發作,或只要稍微喘就以為發作了,而對緩解型藥物過於依賴。林嘉謨提醒,緩解型的氣管擴張劑若使用劑量過高,容易導致心律不整,要特別注意。

過於依賴緩解型藥物,氣管發炎問題沒有解決,有可能氣喘一發作導致氣管縮得太厲害,連打針都無法緩解,而必須插管、打麻藥才能放鬆;甚至可能因太晚送醫,缺氧導致死亡。

因此緩解型藥物一天若使用八次以上,就必須回診評估氣喘控制情形,是否需要調整控制型藥物,或是需要衛教,避免心理性依賴。

109年1-11月氣喘治療藥物使用人數 製表/元氣周報
109年1-11月氣喘治療藥物使用人數 製表/元氣周報

氣喘 健保大數據 空汙
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

課程推薦

延伸閱讀

猜你喜歡

贊助廣告

商品推薦

猜你更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