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訊

窮得只剩下房子?專家曝「3阻力」以房養老難盛行

最新文章

more

大家都在看

more

疾病百科

more

我要投稿

內容提供合作、相關採訪活動,或是投稿邀約,歡迎來信:

udn/ 元氣網/ 醫療/ 骨科.復健

儀器+徒手治療 預防「跳躍者膝」

「跳躍者膝」最常發生在須用力使用膝蓋伸展或跳躍項目的運動員身上,又被稱為「跳躍者的膝痛」。
「跳躍者膝」最常發生在須用力使用膝蓋伸展或跳躍項目的運動員身上,又被稱為「跳躍者的膝痛」。
繪圖/廖珮涵

案例故事:一名練田徑的15歲國中生,近一、兩周練跑時老覺得膝蓋下方疼痛,原本不以為意,但疼痛感愈來愈強烈,已影響到練習成效,就醫診斷為「跳躍者膝」(jumpers knee)。另名五十多歲的男性消防員,有痛風病史,也是長期膝蓋下方疼痛未就醫,竟在拉水線演練時肌腱應聲斷裂,痛到說不出話,只好緊急送醫手術。

變換姿勢 髕骨肌腱斷裂

七賢脊椎外科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黃逸倫表示,跳躍者膝又稱「髕骨肌腱炎」,一般人進行羽球、籃球等跳躍、常變換姿勢的運動時,膝蓋下方的髕骨肌腱附著處會產生微小斷裂,產生疼痛感。輕微者隔天就恢復,但肌肉若長期反覆斷裂、逐漸纖維化,會影響患者運動情況,就得降低運動頻率或強度才能緩解;嚴重時可能造成肌腱斷裂。

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林禮立說,「跳躍者膝」最常發生在須用力使用膝蓋伸展或跳躍項目的運動員身上,又被稱為「跳躍者的膝痛」。在跑步速度變換的過程中,膝關節的肌腱、韌帶也跟著急遽受力。若熱身不足、姿勢使用不當、過度勉強或突然改變運動方式,就容易出現「跳躍者膝」。

熱身不足 超越體能極限

黃逸倫說,一般民眾會出現「跳躍者膝」,主要是運動前熱身不足,一運動又不知道衡量自己體能的極限。尤其是精力旺盛的青少年,經常一整個下午連續打了五、六小時的球,隔天就痛到上診所找醫師。他門診遇到的跳躍者膝患者,有六、七成都是這類十多歲青少年。

還有五十多歲的男性患者,幾乎天天下班就去打羽球,十多年如一日,直到最近才開始覺得膝蓋疼痛來就醫。黃逸倫研判他的肌腱強度隨著年齡增長退化了,建議調整運動頻率並加強事前暖身,一星期打個兩、三次球就好。

受傷者 多在第三期才發現

林禮立表示,「跳躍者膝」依症狀嚴重程度可分為四期:

第一期:只在跑步或運動後才感覺疼痛,但不影響運動表現。

第二期:在跑步或運動中,膝前側出現痛感,又不至於痛到沒法繼續跑或運動,停下後仍會持續疼痛。

第三期:在跑步或運動中,膝前側疼痛,得被迫縮短跑步或運動時間,且無法維持原有運動水準。

第四期:因膝肌腱過度發炎、腫脹,被發炎細胞攻擊,肌腱強度就會減弱,導致膝蓋肌腱斷裂。

林禮立說,大多數患者都在第三期發現運動表現受影響,才會就醫治療,如狀況沒有改善,就會逐漸演變成第四期。

儀器+徒手治療 矯正運動姿勢

林禮立表示,前三期的患者除了減少運動量與次數,也可搭配使用冷熱敷與儀器治療,如體外震波、超音波治療或電療等,藉此放鬆肌肉及止痛,並修復肌肉與韌帶。病人也可接受物理治療師「徒手治療」,以放鬆肌肉,減少膝關節沾粘。後續則應建立正確運動姿勢,才能保護肌肉關節,預防再次受傷,順利重返運動場。

預防跳躍者膝

1使用髕骨帶或護膝

林禮立說,可利用「髕骨帶」把髕骨固定在正確的位置,以穩定髕骨下韌帶,避免韌帶過度磨擦、過度拉扯髕骨肌腱造成發炎。也可使用護膝,幫助肌肉收縮、穩定膝關節,減少運動時受損。

2透過鍛鍊強化肌肉

黃逸倫認為,因為一般民眾不太清楚髕骨帶的使用方式,常常綁在不對的地方,建議平日還是多透過鍛鍊強化膝部肌肉及大腿股四頭肌。方式包括單腳撐住身體、另一隻腳往上提,兩側重複做;或利用一塊高度十公分左右的板子,兩腳輪流踩踏進行階梯運動等,透過大腿肌肉的強化,減少膝蓋負荷,就能預防「跳躍者膝」的發生。

運動傷害 膝蓋 肌腱炎
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

課程推薦

延伸閱讀

猜你喜歡

贊助廣告

商品推薦

猜你更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