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文章

more

大家都在看

more

疾病百科

more

我要投稿

內容提供合作、相關採訪活動,或是投稿邀約,歡迎來信:

udn/ 元氣網/ 名人/ 許瑞云

許瑞云/怎說「情緒不是我的」呢?

許瑞云

慈濟醫院一般醫學內科主治醫師

人真的是想生氣,才會生氣嗎?生氣明明讓人不舒服,人為什麼還要生氣呢?
人真的是想生氣,才會生氣嗎?生氣明明讓人不舒服,人為什麼還要生氣呢?
圖/shutterstock

有人不懂為什麼「情緒不是自己的」?人之所以會生氣,不是因為自己想生氣嗎?

人真的是想生氣,才會生氣嗎?生氣明明讓人不舒服,人為什麼還要生氣呢?其實一般人生氣,往往不是刻意選擇的結果,而是因為有導致生氣的想法出現。

情緒的升起有其因緣,如果靜下心看,就會了解情緒如何升起,如何被消滅。例如排隊時看到有人插隊,腦海就冒出很多想法:「我排了這麼久,他怎麼可以插隊?真是豈有此理!」、「他沒看到後面隊伍已經排很長了嗎?」、「就是有這種人,社會才會一團糟,這種害群之馬太可惡了……」一個又一個讓人生氣的念頭出現,才會導致生氣的情緒。

如果繼續觀察,也許會發現,原來對方只是來跟排在前面的舊識打聲招呼,沒多久就走了,這樣一來,我們的想法就會馬上改變,生氣的情緒隨之消失。這說明情緒的升起和滅除並非固定不變,情緒並不屬於我,也不受我掌控。

一般人認為自己可以控制情緒,嚴格說來只是壓抑,因為人無法讓情緒不升起,只要持續出現令人想生氣的念頭,生氣的情緒就會冒出來。只是有人會把情緒發洩出來,有人則強自壓抑,但就算頭腦接受自己沒有生氣的說法,身體還是會感受並累積一堆生氣的能量。

沒人喜歡生氣,除非我們可以看清令我們生氣的源頭,在生氣的想法剛升起時,就立刻放下,只要生氣的「因」消除了,自然不會出現生氣的「果」。情緒並不為我們所擁有,生氣、傷心、害怕、快樂等情緒都不屬於我們的,我們只能體驗情緒的來去,就好像我們只能體驗快樂,無法擁有快樂,如果我們真的擁有快樂,那怎麼會讓快樂莫名的消失呢?所以,快樂或生氣都等情緒有其因緣,例如快樂的因緣出現,快樂就出現;因緣消失,快樂就消失。

情緒並不是因我們的期待或希望而起,與其說:「我在生氣、我很傷心、我有憂鬱症……」不如說:「我在體驗生氣的感受、我在體驗傷心或不快樂的感受。我知道感受是緣起緣滅,來來去去的,所以這個體驗也會過去,我不需要抓住不放或抗拒它的存在」。如果可以進一步去找出情緒升起的源頭,加以改變調整,情緒也就能跟著改變。

切記情緒升起的源頭,一定是在自己身上。妻子因為先生不幫忙做家務而氣惱,總是抱怨:「我先生不幫忙做家事讓我很生氣,如果他幫忙做家事我就不生氣了!」事實上,妻子的意思是:「我期待或我認為先生應該幫忙做家事,但事實是他沒有幫忙(或沒有依我想要的方式幫忙),所以我的期待跟事實有所出入,於是我感到失望,進而有以下的想法出現「他不愛我、不尊重我……。為什麼別人的先生都很好,我卻那麼倒霉嫁到這樣的人!」這些比較、計較、批判的想法一再出現,結果就是自己愈來愈生氣。事實上,讓我們生氣的是我們的期待、批判、比較、計較,以及認為人或事應該如何如何的想法和執念,一旦選擇放下我們的期待、想法和執念,生氣自然就會消失。

學著不把想法當事實,也不要落入太多念頭裡,避免在想像中製造讓自己生氣的故事。凡事都是因緣生滅,跟我們想要或不想要沒有太大關係。

「情緒並不屬於自己」的觀念,或許有些難懂,因為這跟我們平常接受的教育、文化、思維模式很不同,除了多讀幾次這篇文章,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練習,時間久了就能慢慢了解。一旦能夠脫離綁住我們的框架,生命就能更加輕安自在。

憂鬱症 許瑞云 心靈安老
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

課程推薦

延伸閱讀

猜你喜歡

贊助廣告

商品推薦

猜你更喜歡